来源:熊出墨请注意
远古时期的摩崖石刻,千年前的甲骨竹简,造纸术、印刷术发明后的纸质书籍,再到今天一个APP就能装下整座图书馆的数字阅读,人类阅读的进化史与媒介的更迭密切相关。
举个简单的例子。《庄子》中形容人学识渊博用到“学富五车”的概念,按照一片竹简刻写几十字来粗略估算,五车竹简记录的内容或许仅为数万字。反观现在,打开数字阅读APP,名篇著作浩瀚如海,随点随读。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03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稳步上升,数字阅读的大众接触率增至80.3%,图书接触率为59.8%。
显然,基于电脑、手机等设备的广泛群众基础和便捷体验,阅读真正迈进了黄金年代。
变革也意味着冲击。一本书从纸质版演化为电子版,大众阅读习惯向线上迁移,使出版行业一度出现舍实求虚的论调。而经过产业近些年来持续的探索、验证,共识已经形成:正确的数实融合路径能够促成数字阅读平台与出版行业的双赢。
以番茄小说为例,不断有作品从平台破圈。
截止03底,有近万用户在番茄小说读过《天亮了,你就回来了》,超万用户爱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马伯庸新作《太白金星有点烦》在番茄小说独家首发上架,首周迅速突破10万用户阅读。
此外,平台已经引入超8万册电子出版物,出版机构通过与番茄小说在运营、推广、图书电商等方面展开合作,纸质书销量被成功带动。
年初的出版融合发展大会之上,番茄小说与新华文轩、中南出版传媒、人民邮电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中信出版社等33家头部出版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近期番茄小说围绕融合出版又同阿来书房、北京出版集团接连举办论坛、对谈等活动,场均看播人次达百万。一切都在佐证:数实融合,正在激发出版行业以及全民阅读的更多可能性。
引进来,把图书馆装进APP纸质出版物与创新技术深度融合,推出更多适合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产品,这是出版行业风向所在。
大众熟知的《青年文摘》,围绕刊物内容上线了音视频课程、读书社群、会员服务等,《青年文摘》随之从一本纸质出版物转型为深度知识服务入口。这并非孤例,在中华读书报此前举办的征集活动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诸多出版机构都贡献了融合出版的成功案例。
数字阅读平台对出版物的重视亦是另一处体现。以番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