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因讲解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用药事项

三伏灸实用指南2016版

三伏灸实用指南2016版

艾吧

教你足不出户打造幸福健康家庭什么是三伏灸

三伏天指的是夏至过后第三、四个庚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具体到今年年来说,是从7月17日开始进入初伏,7月27日是中伏,末伏是8月16日,8月25日出伏。这四十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三伏灸的最佳时机。

为何要选在这个时间来做灸法呢?

它的原理就是我们中医理论中的“冬病夏治”。一般在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大都由于体质阳虚,体内阴寒太盛,加上冬季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发作。而三伏天是1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分,热能温阳,阳能祛寒,另外,天气热,人体毛孔大开,药性容易渗透进去,三伏灸借助天时,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避免冬季复发。

三伏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点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类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分的时机,运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医治。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医治,常常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

三伏灸的作用

①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起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构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性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②经络的调节作用,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效果。而且通过经脉的调剂,到达补虚泻实,增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③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起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

④利用“三伏天”这全年最热的时段,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刺激人体穴位,并通过药物的作用,起一个良性的,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力的,扶正祛邪的作用。(另外,在冬季还有三九灸,一样是利用全年最冷的时段,灸治疾病)

三伏灸适用病症:

1、呼吸系统: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等。3、外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4、皮肤病: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硬皮病、神经性皮炎、寻常疣、斑秃等。5、其他病症:梅核气、痛经、痹证(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等。

三伏灸适应症:

很多疾病都能用三伏灸的方法医治,除上面提到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之外,还包括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阳虚寒凝范围的疾病。所谓的阳虚寒凝,主要是指有怕冷、鼻涕或痰液白而清稀、受寒后症状会明显加重等表现。

三伏灸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贴敷药物,由于很多药物都有刺激性,所以贴敷的穴位一般都是选择在背部。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药物和穴位也不尽相同,用中医的话来讲就是要“辨证”选穴、选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三伏灸法。

1、慢性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咳痰或气喘的症状出现在两年以上,每次发作延续三个月以上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作,春夏减缓。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育俞穴;

中伏取双侧定喘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

末伏取膻中穴、双侧百劳穴、命门穴、双侧肾俞穴。

2、哮喘:

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表现。最典型的症状是呼气的时候很难受,发作性的时候有哮鸣音出现。严重的需要坐起来才能正常呼吸,常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间及清晨发作,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双侧肺俞穴。

3、过敏性鼻炎:

症状: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打喷嚏;鼻痒,鼻涕多,但是常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气,还常伴眼睛发红、发痒和流泪,乃至头晕、头痛等症状。

穴位:初伏取双侧百劳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肓俞;

中伏取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

末伏取双侧大杼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肾腧穴。

4、预防感冒:

症状:平常体质衰弱,气候略微变化或到寒冷季节极易感冒的人。

穴位: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肺俞穴、双侧定喘穴、双侧膏肓俞穴。

以上这几种疾病是三伏灸中最常见的,其实,凡事属于阳虚或寒凝的疾病,都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来医治。

三伏灸注意事项

灸前问诊

中医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淤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中体质,天灸对阳虚质和气虚质的人效果很好,但对阴虚质和体质湿热的人就不适合。所以,在决定做三伏灸前,最好先进行专业咨询,询问是不是合适做天灸,看自己有哪些对应症。

饮食忌讳

艾灸的当天和第二天不宜吃生冷、海鲜、辛辣食品,还有易化脓食品,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品,灸后3小时内不能洗澡。医治的同时应戒食如牛肉、鸭肉、鹅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品,和生冷刺激性食品。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品,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以避免影响医治效果。

灸后的注意事项

艾灸后,常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炽热和红润。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透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但瘢痕体质的患者起泡后可能留下瘢痕。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发感染。

重在坚持

一般来说,三伏天灸一年最少要做三次,分别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后10天做加强。三伏灸的作用是防病保健,并不是医治疾病。一个三伏灸的疗程是三年,主要目的是防病保健,如果半途而废,做一年停一年,效果肯定会打折扣。

三伏灸忌讳

患咳喘但是伴随发热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随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灸”法治疗。从中医角度说,得了这些疾病的人,或阳盛,或阴虚,总之体内都存着很多的“火气”,如果再用热性的药物,会使阳更盛,阴更虚,不但会加重发热、咯血等病情,乃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还有,皮肤柔嫩或有破损,和少数极易过敏的患者也慎用“三伏灸”。三伏灸以后会使皮肤发热、充血,乃至起泡,就是皮肤正常的也要仔细护理,否则容易引发局部感染。

另外,得了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也不能用“三伏灸”来医治。由于药物贴敷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速度等,这些反应会加重心肺的负担,引发水肿、心慌、气急,严重的还会产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见,所以建议老年朋友们在选择冬病夏治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转发传递健康,也是美德哦!

艾吧所用艾灸仪是源于中华古老的艾灸疗法。克服了传统艾灸有烟有火有污染,不安全及手工操作麻烦的问题,做到了无烟无火无污染。使用现代化电子设备控制,使用方便,安全度高,是艾灸史上的里程碑。艾灸仪是通过电加热艾饼的方式,利用中医经络的原理,让中草药的艾油等成份释放出来,经过经络穴位作用于人体,到达祛湿驱寒,补养气血,温养经络的效果。

艾吧,教你足不出户打造幸福健康家庭









































杭州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tkmoc.com/jbyf/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