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强调“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可见他对“奇经八脉”的重视。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今天重点说一下大家不常用的足临泣穴。
穴名: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的意思。泣,就是泪。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从上向下在此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临泣。
体内的小柴胡颗粒在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有一味非常神奇的方剂,叫小柴胡汤。这个方子可以解表散热、疏肝和胃,有治疗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之功。
其实我们的身体中也有一味类似于小柴胡汤功效的大药,就是足临泣穴。
道家认为少阳胆经之气是人的原始祖气,主升发。阳气升发不足,人体的气血就不能正常地供应全身,从而引发很多疾病。
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也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带脉是沿人体肚脐一圈,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是关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脉。
足临泣穴不仅有治病的效果,还有诊断的功能。平时点按足临泣穴,如果感觉疼痛,就要注意一下胆囊是否有息肉或者炎症。
最常见的是清晨起床后口苦咽干,这是典型的少阳病,体内有热,可以在临睡前点按此穴,泻肝胆之气以降逆。如果有气喘的人,这个穴位还有定喘的功效。
足临泣治疗头痛
足临泣一穴具有通达阴阳,调和气机,升清降浊,清头开窍之功效,点按此穴可使经脉气血得以通畅,头痛得以平复,对病程较短者,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
尤以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感冒头痛疗效更为显著。
方法:点揉足临泣穴,手法由轻到重,以酸痛较明显的位置最佳,每侧按揉两分钟左右,也可以两侧同时进行,按至头痛明显减轻乃至消失。
后用推拿常规手法治疗头部,重点按揉风池、太阳、头维、百会等穴。或根据症状辨证加减手法,巩固疗效。
足临泣之所以能治疗头痛:
①它为足少阳胆经穴位。足少阳胆起于目外次眦的瞳子髎,在头面部分布较广泛。
②本穴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之输穴,为其经络之气上下,出入之所,主病体重节疼。
③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八脉交会穴曰:“头风痛肿项连腮,眼肿赤痛头旋,……临泣针时有验。”
在治疗偏头痛中,足临泣常和外关穴搭配,点揉或施灸,效果都不错。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
中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长期开展中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刺络、正骨整脊、中医体质减肥、小儿推拿、催乳师(产后康复)、新九针(针灸提升)、中医外治膏药制作班~
提供试听/实用干货/中医课程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