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因讲解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用药事项

旅游相关疾病黄热病

什么是黄热病?

黄热病(yellowfever)是一种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在非洲、中南美洲流行。黄热病全年均可发生,3-4月份病例较多。因伴有高热、黄疸而得名。

传染源是什么?

黄热病可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两种。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灵长类。黄热病的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远较重症患者为多,这些病例对本病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传播途径是什么?

黄热病通过蚊叮咬传播。城市型以埃及伊蚊为唯一传播媒介,以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流行。丛林型的媒介蚊种比较复杂,包括非洲伊蚊、辛普森伊蚊、趋血蚊属(Hem-agogus)、煞蚊属(Sabethes)等,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等-猴的方式循环。人因进入丛林中工作而受染。蚊吮吸病人或病猴血后经9-12天即具传染性,可终生携带病毒并可经卵传递。

易感者有哪些?

人类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在城市型中因成年人大多因感染而获得免疫,故患者以儿童为多。在丛林型中则患者多数为成年男性。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未发现有再感染者。

临床表现是什么?

潜伏期3~7天。多数受染者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轻度蛋白尿等,持续数日即恢复。重型患者只发生在约15%的病例。病程经过可分为4期。

1.感染期急起高热伴有寒战、剧烈头痛及全身痛,明显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患者烦躁不安,结膜充血,面、颈潮红。心率与发热平行,以后转为相对心搏徐缓。本期持续约3天,此时病毒在血中达高滴度,成为蚊虫感染的来源。期末可有轻度黄疸、蛋白尿。

2.缓解期发热部分或完全消退,症状缓解,持续数小时至24h。

3.中毒期发热与症状复现,且更加重。此期毒血症消退,出现肝、肾、心血管功能损害以及出血症状。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蛋白尿、少尿与氮质血症的程度和病情成正比。本期突出症状为严重的出血如齿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瘀斑、胃肠道、尿道和子宫出血等。心脏常扩大,心搏徐缓,心音变弱,血压降低。常伴有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出现谵妄、昏迷、尿闭、顽固性呃逆、大量呕血、休克等。本期持续3~4天或2周。常在第7~10天发生死亡。

4.恢复期体温下降至正常。症状和蛋白尿逐渐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或更久。此期仍需密切观察心脏情况,个别病例可因心律不齐或心功能衰竭死亡。存活病例一般无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

1.一般常规和生化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多,但在本病早期中性粒细胞数常减少。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血清胆红素、ALT和AST升高,死亡病例更为明显。有黄疸的病例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尿蛋白增多、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升高。

2.病毒分离取病初3~4天内血标本接种小白鼠脑内或细胞培养可分离出病毒并用血清学方法进行鉴定。

3.血清免疫学可作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4倍以上增高可以诊断本病。目前多采用抗体捕捉酶免疫试验检测黄热病病毒IgM抗体,在感染后一周即呈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亦可用抗原捕捉试验检测病毒抗原。

4.病毒核酸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黄热病毒RNA特异性强,灵敏性高,为本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治疗

1.一般治疗为防止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包括轻型患者均应卧床休息至完全恢复,以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有顽固性呕吐时禁食、予静脉内补液并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处理高热予乙醇擦浴或其他物理降温,必要时予小量解热镇痛剂,忌用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等以防引起出血。频繁呕吐可口服或肌注甲氧氯普胺5~10mg。有严重出血征象时应迅速补充鲜血或血浆及凝血因子。有心肌损害者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积极处理DIC、休克、尿毒症、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重症者转ICU。

预防护理

1.管理传染源患者宜就地治疗,予以防蚊隔离。加强国境检疫,要求来自疫区的旅行者必需持有效的预防接种证书。

2.切断传播途径本病流行的规模取决于适于媒介蚊虫密度增加的条件,防蚊、灭蚊是重要措施之一。

3.保护易感者预防接种是防止暴发流行和保护易感者的有效措施。一剂活性减毒黄热病疫苗接种后7-10日可产生抗体,免疫力可维持10年以上。但这种减毒活疫苗有嗜神经性,特别是对未成熟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是明确的。故怀孕初期及6个月以下婴儿禁忌使用。

赞赏

长按







































宝宝白癜风能治好吗
北京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kmoc.com/jbyf/9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