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因讲解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用药事项

高校巡礼南方医科大学实现国家级创新

  广东医学界4位院士,有3位出自这里;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去年拿下广东高校近十年来在医学领域唯一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成为首批获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广东省属高校之一;通过精准帮扶,成功医院改革样本……

  作为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科大学、唯一的部委省共建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致力探索一条发挥特色优势、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今天,我们走进南方医科大学,看看学校发展有哪些亮点?

掌门人谈抓住两大契机发挥两个特色

  南方日报:作为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科大学、唯一的部委省共建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如何把握机遇、发挥特色优势?

  陈敏生: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学不是象牙塔,不能关起门来教学生、搞科研,只有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核心战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学校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强大支撑,也赋予了我们更加重大的使命。作为其中唯一的医科大学,我们要抓住高水平大学建设、“卫生强省”建设两大契机,发挥学校在教育和医疗两方面特色优势,着力抓重点学科建设和产学研结合,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为导向,实施“高峰学科建设计划”,走出一条打造“大南医”健康高地、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特色道路。

  我们特别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着眼长远、引育并重,不搞恶性竞争,不盲目“抢大牌”,不要引来“女婿”、气走“儿子”,在引进人才的同时,用好现有人才。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办公室”,围绕学科及学科群的发展布局,注重从海外引进人才,引进有潜力的中青年人才,实施“高端专家培育、杰青培育、骨干人才培育、青年人才培育、海外研修、国内访学”等6项人才培育计划,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在职称评审上的“一刀切”政策,让人才队伍的活力持续下去。

创建学术特区冲击国家大奖

  南方日报:高水平大学建设迎来“年考”,南方医科大学交出怎样的答卷?在建设过程中,您有什么难忘的事情?

  余艳红:一年来,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阶段目标,步入更好、更快发展的轨道。我举几个例子:

  在一流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药理学和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位居全省高校第4位、全国高校第68位。希望通过努力,有4-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新增国家级人才项目15人次,引进青年后备人才人,生师比指标明显改善。

  在科研方面,老中青三代专家凝神聚力,屡有突破。钟世镇院士虽已92岁高龄,但仍坚持带团队、搞科研。刘友华教授领衔申报的“肾脏病学”项目获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实现了学校建校以来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零”的突破,这也是广东高校近十年来在医学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侯金林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慢性肝病研究的科技进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在学生培养方面,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等一系列成果;校友孙颖浩获评院士;去年全校师生共同努力,高水平通过教育部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我们的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分别是全国第一和第二。

打造国家级科技园建设众创空间

  南方日报:南方医科大学早些年自主研发的“三九胃泰”“正天丸”“尿毒清”等药物,都为人们所熟悉。在产学研结合、推动创新发展方面,有什么新动作?

  余艳红: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纪录片《创新之路》,第四集《大学的使命》提到了一个重要观点:大学是科技创新源泉,没有哪一个大学是专为创新而创办的,但是没有哪一种创新能脱离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硅谷模式”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公路模式”,就是大学创新孵化模式的典型代表。

  我们希望在学校建设功能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依托大学科技园建设众创空间,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团,设立创新创业种子基金。学校与顺德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园区,7月将迎来国家考核,有望成为广东高校第三个、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已吸引了一批海内外高端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引进7支科技创新团队获得省市立项资助,有9支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孵化。我们力争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一批行业产业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1个优势科研方向上领跑世界医学科技发展。

校政企合作打造医改样本

  南方日报:医院的发展很有特色,在服务广东“卫生强省”建设方面有什么经验?

  余艳红:医院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平台,更是服务社会的窗口。我们着力打造具有“大南医”特色的医疗高地,打造肾病、消化病、血液病、骨科、肿瘤、脑血管疾病及妇儿疾病等国内一流医学平台,更好地服务广东老百姓。

  医院、珠江医院等医院,我们探索了校、政、企合作办医新模式。如按照“管办分离”的模式,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建设医院,去年底已经开业;与泰康人寿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铺开多元化办医格局。

  学校附属三院和五院是两个生动的医改样本,得到卫生主管部门充分肯定。第三医院通过学校重点专科专家团队整体植入,从医院医院,刚刚加挂“医院”牌子,成医院骨科建设的技术辐射中心和临床研究平台。我们与从化区政府合作组建的第五医院,是国内首家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价”的大学医院,去年从化地区医保病人转出率仅0.83%,实现“大病不出县”,医院改革摸索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新路子。

办学要有定力规划远近并重

  南方日报:接下来一年,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阶段,学校有什么谋划?

  陈敏生:高水平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的投入、沉淀,逐渐养成。办学要有定力,要在严格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尊重高校办学规律,建立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常态机制,既鼓励建设周期内出成效,也鼓励学校建立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未来几年,我们主要从5个方面入手加快建设:一是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实践,构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定位清晰的行政架构和管理体系;二是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步伐;三是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育的质量与规模;四是建设好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国家创新科技园,探索具有创新人才培育、关键技术创新及技术转移孵化等综合功能的新型平台建设;五是大力实施“大南医”医院集团协同发展计划,积极探索与政府合作、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高端医疗医院,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牛校亮点亮点1药学闯进ESI全球排名前1%

  年1月,汤森路透ESI公布最新数据,南方医科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这是该校继临床医学之后第二个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

  这新鲜的“1%”是如何“炼成”的?该校药学院院长刘叔文有他的办法。在注重教学科研比翼齐飞的同时,他特别看重人才培养,尤其是让年轻人有奔头:3年来,学院15名教师出国进修半年以上,开阔了视野;如今,学院74名专任教师38人有海外留学经历,比例达51.4%。

  刘叔文认为,一所医科大学跟经济最为密切相关的就是药物、医疗器械等方面,形成产业相对容易。“从对接和服务广东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我们要做好新药研发和药物一致性评价。”

亮点2“最强大脑”团队肾脏病学获突破

  依托强大学科基础,年,中科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导侯凡凡团队中的刘友华教授领衔申报的“肾脏病学”项目,获评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实现了学校建校以来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零”的突破。该项目资助期限6年,资助经费万元,是目前我国学术影响力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科技人才计划类项目。

  刘友华并非一个人在战斗。这一创新群体有6位成员,除了侯凡凡和他,还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聂静,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张镇海,可谓基础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年龄结构非常合理的团队。

  这些“最强大脑”集中在一起忙活什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CKD)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公共健康问题”。阐明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对寻找治疗CKD的策略和干预靶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团队围绕“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系统、创新的研究,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为临床防治CKD提出新理念和新思路,建立新的干预方法。

亮点3中美合作团队预防发育缺陷

  南方医科大学与顺德区合作,探索国家高新开发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同建设发展模式。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东省科技人才基地、广东省孵化育成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目前已经有15个团队进驻孵化,政校合作找到“甜点”。

  走进科技园,“中美联合发育缺陷转化医学中心”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正式进驻。这一项目还获得“中国南方智谷引进团队项目”支持。整个团队在胎儿遗传学与出生缺陷的宫内诊断和遗传咨询等方面具有明显地区优势及专科特色。

  据介绍,团队以脆性X综合征、自闭症等发育缺陷疾病为研究对象,利用蛋白检测、RNA-seq、RNAChip、iPs(神经元诱导分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快速、简便、准确、价格低廉的诊疗试剂盒并进行市场转化。通过对例新生儿的筛选,团队已完成并确定了FMRP蛋白在正常中国人群中的表达水平,为后续新生儿脆性X综合征的诊断制定标准。

  “用原来的基因检测方法,价格在多元左右。如果这些技术推广开,只需要几百元,方便在基层普及。”余艳红说。

亮点4医院“华丽升级”

  前不久,99岁的从化居民余女士骨折了,家人没有舍近求远送她到广州市中心治疗,而是选择了家门口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五医院。一个微创手术就解决了问题。

  年,医院被移交给南方医科大学,成为该校第五医院。学校以学科共建帮扶的模式,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医院“华丽升级”,成为医院改革成功的典范,获广东省、广州市两级卫生计生委高度评价。

  短短两年,该院院长邹小明挖来2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专业人才。能吸引人,关键还是因为有“靠山”。移交后南医五院与南方医科大学及其医院的优势学科展开共建,直接整体植入了13个国家和广东省重点临床学科(专科),医院整体学科水平。两年来,医院高级职称人才增加到了人,增长了17.6%。医疗服务已覆盖从化全区,门诊年服务余万人次。

  对五院的定位,邹小明非常明确:不仅要留住外流的病人,还通过构建医联体将服务延伸到镇村,使偏远山区村民在家门口即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真正正让更多老百姓获益。”

招生看点看点110专业可招文科生

  年南医大本科招生专业共30个,所有专业均招录理科生。其中,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法学(卫生监督与管理方向)、经济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险)、应用心理学、英语、商务英语、公共事业管理(医院管理)、护理学(本科)、护理(专科)可招录文科考生。

看点2新开针灸推拿专业

  南医大今年新开针灸推拿专业,计划招生60人,其中广东省内计划41人,省外计划19人。该专业文理兼招,学制五年,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此外,学校今年将对康复治疗学进行首次文理兼招。

看点3创新特色班动态管理

  学校今年继续招收八年制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专业人、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学生40名,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另外,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创新班招生规模为30人,实施校企协同联合培养,本硕连读培养卓越生物医学工程师。

  学校各类创新班、特色班在培养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有分流淘汰,也将从其他专业和班级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创新班和特色班。优秀的学生如果在录取时因高考分数不高未能录取到这些创新特色班,今后还会有多次机会进入这些班里学习。

看点4入校有3次转专业机会

  南医大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一步放宽了转专业条件限制,今年学生入读后有3次选择转专业机会。在入学后、军训期间即可申请转入有调剂录取的专业。还可通过一、二年级末的2次专业调整机会申请转专业学习。除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个别热门专业要求成绩在当前就读专业前10%的学生可以申请,其他专业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转专业条件。

数说成绩

  ●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项,经费3.88亿元。应用开发类项目大幅提升,经费1.47亿元,接近学校科研总经费的50%。全年共获授权专利项。

  ●学校年度发表SCI收录论文篇,在全国高校排名第65名。

  ●年以来,新增国家级人才项目15人次,新引进青年后备人才人,生师比达到12.6:1,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占58.5%,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占到58.4%。

  ●年以来,获得2项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和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数在全国医学院校(含综合大学医学院)中位列第1。

  ●年公布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临床医学专业通过率88.4%,居全国第11;中医学专业通过率94.03%,居全国第1;中西医临床医学通过率83.54%,居全国第2。

(来源:南方日报 上学了)

感谢您   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记得点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把它分享给朋友们吧!









































白癜风医院武汉哪家好
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kmoc.com/jbyf/89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