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0日夏至前一日
风寒束表型头痛两周前听孩子说他们班主任生病请假了,那几天由他们校长代为授课。上周一送孩子上学时,正好遇到了他们的班主任,问我能不能帮忙看一下。
坐下后得知,头痛已经十多天,起因无法确定,猜测是洗头后头发未干即吹风,用了一周药未见缓解,刻下头顶、耳上、后脑均不适,不敢用力摇头,无汗,饮食如常,二便睡眠未见异常,脉浮紧,舌淡苔白略厚。西医诊断神经性头痛。
初步印象为风寒束表,于是拿出随身携带的熨疗工具给她做一套熨疗,下面是具体穴位与操作过程。
治疗过程01熨百会穴、率谷穴(双侧)。反复来回操作,至局部发热,有“烫手”的感觉。(下仿此)
02熨囟会穴、目窗穴(双侧)。
03熨脑户穴、脑空穴(双侧),风府穴、风池穴(双侧)。
04熨大椎穴、肩井穴(双侧)。
整个过程大约半小时。
医嘱1、忌空调、电扇直吹,最好避开空调电扇;忌冷饮,过食瓜果。
2、忌恼怒,情绪大幅波动。
3、每天坚持至少一次熨疗,急性发作时可增加熨疗次数。
治疗效果当时第一次熨疗即见效,患者表示摇头已经很轻松。
回家后患者按照上述方法与步骤,自己坚持操作,今天(第七天)已经完全不痛了。
评论三国时期曹操深受头痛之苦,华佗以针灸治疗暂时取效(《三国志》记载,“佗针鬲,随手而差。”),但始终没有根治,最后华佗找机会离开曹操回家逃避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有人解读华佗此举为要挟曹操封官,但从医者父母心的角度看,更可能是华佗实在没有把握,曹操的头痛不好治。
《三国演义》中华佗则说曹操头痛的原因为“风涎”。华佗说,曹操的病要全部治好,使之不再重犯则需要先饮“麻沸散”,麻痹脑部,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这样才可能去掉病根。
《三国演义》虽然不是信史,但这一段对曹操头痛的描述符合医理。曹操的头痛应该是风寒伤营卫,致痰涎阻于脑部而起。如果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就是人体每天通过汗腺排泄的水份,因为风寒收缩微循环毛细血管,而无法正常排出,但这部分本该正常排泄的汗水不会凭空消失,会改头换面成其他形式存在于体内,在呼吸系统则为痰,在头部则成为脑瘤而导致头痛、癫痫等病,在脏腑器官则成为各种囊肿,中医把这些都称为“痰”,因此有“怪病多为痰”的说法(参考傅老师观点)。
上述曹操的“风涎”,正是痰的一种,针灸能暂时疏通经络,但无法化解风寒,所以能取效一时,却无法根治。
艾熨疗法集合了针灸与艾灸的优点,治疗过程中有明显的针刺感,而且有艾绒燃烧后的热量注入,因此不但能疏通经络,还可以温化痰涎。
如果时空可以穿越,艾熨疗法或许可以根治曹操的头痛,不需要复杂的开颅手术。
罗大夫提示:出诊、看病等内容,在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复方川芎酊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