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冷到顶点,日后天渐暖。此节气也进入了五运六气的「初之气」,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正处于“四九”和“五九”之间,气温往往比小寒节气有所回升,但仍处于寒冷时期。
此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
大寒节气,最重要的就是防心脑血管大病,特别是要预防脑梗。一年中,脑梗的发病最高峰,就在大寒这15天之内。脑梗的发病现在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而且往往由暴饮暴食和熬夜诱发。要格外注意不要把一些症状忽视了,如果出现下列表现,别不当回事:1、拿不住东西,比如掉筷子,掉杯子,或者两手的力量较之前明显下降或不对称;、头晕,头痛,特别是突然发生的眩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3、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或一侧上下肢发麻;4、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时发时停,走路偏斜,走路不稳;5、吐字不清,所问非所答;6、意识丧失,智力障碍,出现嗜睡状态;7、突然出现一时性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恶心呕吐或呃逆;8、面瘫及舌瘫、偏盲、喝水呛咳、吞咽困难。平时有三高、心脑血管病的朋友更要加倍注意,家里有药枕的朋友,记得给老人用上。药枕配方:菊花、川芎、丹皮、白芷、丹参、桑叶、钩藤、怀牛膝各g,夏枯草g。将药加工切碎装成药枕在上文说到大寒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段,但同时也是一年当中最后一个节气,此后阳气便渐渐升发,迎接春季的到来。大寒前后,杏林君推荐以下三个穴位:百会穴—降血压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与各脏腑经络相通,故有调整阴阳整体治疗之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以一手的中指或食指附于百会穴上,先由轻渐重地按3-5下,然后再向左、向右各旋转揉动30-50次。如果是体质虚弱或患有内脏下垂、脱肛等症的朋友,开始按揉时动作要轻一些,以后逐渐加重,按摩的次数也可随之增多。期门穴—疏心解郁大寒养生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这样不仅能升发阳气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压抑的情绪。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用双手的食、中二指成剑指或单用拇指放在两侧期门穴上,力度以微感酸痛为宜,按揉约10-15分钟,需注意力度不宜过大。太溪穴—滋润补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可每天按摩次,每次10分钟。大寒天气干燥的时候,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既可补阴,又可防燥伤阴。按摩太溪穴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保阴潜阳”是此时饮食的基本原则。所谓“保阴潜阳”,是指饮食要有敛阳护阴的作用,这是因为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胡麻仁、鳖、龟、藕、木耳,这些食物都有滋阴潜阳的作用,可适当多吃一点。(图为姜母鸭)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此外,冬季切忌黏硬、生冷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利清谷等病证。好了,就写到这里了,大寒过后,又是一年新的轮回,冬天将尽,春天亦不远,还没来得及冬藏养肾的朋友要抓紧这15天适当进补哦。#今日话题#大寒节气,你家常吃什么呢?可以发评论告诉杏林君,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今天的文章有帮助到你的话,欢迎帮杏林君点个“在看”,也欢迎转发给更多你身边有需要的人,让更多人受惠于中医!生冷乃指的是未经过烹饪处理的,生的食物与性寒凉的食物。《医方类聚》引《备预百要方》云:“生,谓不煮熟之物;冷,谓性冷,莴苣、荞麦之类。”《伤寒论》中桂枝汤与乌梅丸的方后注中均有“禁生冷”的记载。本草记载的其他常见的性寒凉的菜、果还有:柿、猕猴桃、茄子、菠菜、苋菜等,如果服药时忌生冷,则应慎食冰水、西瓜、甜瓜、桃、梨、李、柿、猕猴桃、茄子、菠菜、苋菜等。脾胃虚弱,体寒之人应忌生冷的食物。今日推荐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