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蔡徐坤的粉丝与王一博的粉丝“掐”上热搜。
有趣的是,这次掐架的导火索竟然是金星在节目中的一番话。
金星在《火星情报局》中讲到:
她希望年轻的艺人们,赶紧拿出作品来,要么好好唱一首歌出来,要么好好演一个电影或电视剧,要么跳得无人能及。
趁着有人气,赶紧弄个自己的代表作品出来。而不是被市场和公司裹挟着往前走,过两年不要你了,这是很可怜的。
随即提到了蔡徐坤和王一博,她觉得蔡徐坤很优秀,但是王一博的话,如果不是因为看了《天天向上》,她根本不知道王一博。
除此之外,她还直言:“大部分选秀节目浪费了很多钱,小明星选上了以为自己出道了,已经是圈中人了,其实八字还没一撇,哪到哪呀,你会什么呀。”
节目一播出,蔡徐坤的粉丝就晒出“爱逗”获奖的照片,疑似迎合金星的夸赞,因此招来王一博粉丝的拉踩。
撇开金星对两位流量小生的评价公允与否,单看她表述的实质,确实说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靠实力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01凭本事吃饭,靠实力安身立命
王一博是否真的一无是处?
看看他的履历,就会发现他的走红,也绝非仅靠颜值。
13岁因参加街舞大赛被杜华发掘,送往韩国接受训练,
17岁正式出道,19岁主持国民综艺《天天向上》,
22岁出演《陈情令》,凭借惊艳亮相,跻身一线流量小生行列。
这几年,被送往韩国接受艺人培训的练习生不计其数,但闯出名堂的却屈指可数,
这其中,除了天分外,还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
很难想像,13岁的王一博远离父母,每天在公司训练14-16个小时,
除了要接受唱跳训练外,还要接受形体、礼仪、语言等各方面的培训,
只有通过周考、月考、季度考核与半年考核才能最终成团。
成团后也并不轻松,还要接受粉丝和人气的考验,所以他能走红也确实不易。
人生一大幸事就是能把热爱的变成事业,但当这份事业成为自己安身立命的靠山时,从前的热爱是否还能依旧。
无论是王一博、还是蔡徐坤,都是因为热爱才走上艺人的道路,但他们把专业打磨到了极致,把热爱变成了安身立命的本事。
街舞,可以说是王一博安身立命的主科,而《陈情令》已然是他的代表作。
再说说这场掐架的“始作俑者”,金星。
金星之所以敢这样点评,因为她自己有无人可及的本事。
年,年仅17岁的她就拿了桃李杯金奖,一举成名。
年,她成为国家公派赴美国纽约学习现代舞的第一位中国舞蹈演员。
年,她参加美国舞蹈节,凭借《半梦》获得最佳编舞奖;同年,被美国舞蹈节聘为首席编舞。
年,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独立舞蹈团体。
年,她带着《上海探戈》去欧洲巡演,轰动一时。当时的欧洲评论界甚至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正当我们的现代舞,不知该往何处发展的时候,一个来自东方的舞蹈艺术家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舞蹈是她的根,根扎得够深,枝就可以往四面八方生长。她可以跳舞,可以做脱口秀,可以参加综艺。
就像说的:“我拼命地想先得到事业上的成功,只有先做一个成功者,社会才有可能接受我的与众不同。我比其他的变性者幸运,但这幸运是我咬断了牙自己挣来的。”
02有些捷径,可能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前段时间,曾经风光无限、惊艳众人的混血女星郑艳丽,在社交平台上自曝得了厌食症。
49岁的她躺在ICU病房里,显得非常凄惨。
或许她早已不为人所熟知,但曾经的她确实手握一把好牌。
17岁那年,她因美艳的相貌、姣好的身材,被TVB星探挖掘,顺利成为艺人。
首部作品,便是和梁朝伟等大咖合作的金庸武侠剧《侠客行》。
但此后,她为了能赚到更多更快的钱,选择了向风月片领域进军。
然而,没想到的是,香港电影的分级制度正式推出,她赖以谋生的风月片成了众矢之的。
失去工作重心的她,不是想着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挽回事业的颓势,而是在娱乐圈的纸醉金迷中放纵自己,走捷径、攀富豪。
然而,随着富豪离世,郑艳丽彻底失去了支柱,只能回家乡和母亲一起住廉租房。
娱乐圈早已没了她的地位,她又没有任何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只能在快餐店打工度日。
如果当年的她,没有选择为了赚快钱,去拍风月片、攀富豪,或许会有更好的前途。
郑艳丽曾对媒体透露过自己的懊悔:“年轻时有多疯狂,现在就有多凄凉。”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其实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你以为走的是捷径,其实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年轻时不求精进自己的专业,不在自己的领域里力求极致,惨遭淘汰时再悔恨为时已晚。
03你越强,世界对你越宽容
黄渤说曾说过:“以前在剧组里,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但现在(成名了),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
当你把一个事,做到极致,做出成绩。即使偶尔犯错,也会获得原谅。
因为人都很“势利”,只要你能拿出足够多的实力,我就愿意给你足够大的宽容。
要想获得更多的肯定,就要深挖自己的潜力,修炼自己的品格、能力和修养。
不要奢望人们会平白无故的高看你一眼,只有拿出成绩才会觉得周围都是“笑脸”。
很多年前,大家普遍觉得直播就是“当众叫卖”,很掉价。
但现在看看薇娅获得的荣誉,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联委员。
于是,再也没有人敢说直播不好,很掉价了。
傲人的成绩足以让人摆脱外在的评价体系,极致的成就甚至可以重塑规则。
就如巩俐,27岁演出了《秋菊打官司》,28岁演出了《霸王别姬》,作品等身,蜚声海内外。所以当某些人为了博眼球、嘲讽她年华逝去,苍老发福时,引不起大众一丁点反应。
朴树上综艺,录一半,说得走了,睡觉时间到了。观众报以理解的笑声后,目送他离开,没有埋怨和奚落,因为那是唱出《白桦树》和《那些花儿》的朴树。
这个世界如此“功利”,所以才显得那么公平。
所以每个人都有权利拿自己的实力去拼,去赢得掌声。
靠本事安身立命,靠实力回击质疑。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