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他们觉得没有力气,很易疲劳,老想睡觉来就诊。查了查,没有贫血,没有肝肾功能异常,没有电解质紊乱,没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没有鼾症……那么,为什么会这么没有力气呢。
“医生,我经常感觉没力气,睡再多还是觉得累,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会不会有肿瘤啊?”在全科门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现代人因生活和工作压力大,每天处于极度焦虑疲惫的状态,久而久之,各种不适也随之出现,“乏力”是这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长期持续的乏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负担,也会带来心理上甚至家庭问题。因此,找出乏力原因并对症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将对乏力的病因进行介绍,并带大家认识一种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
什么是“乏力”?
乏力是一种主观感觉,自觉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平时的活动,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
“乏力”的分类
1、生理性乏力:因运动过度、压力过大、睡眠质量不佳、休息不足等生活作息不正常或怀孕、节食减肥所产生的生理变化。通常在充分休息后即可恢复。
2、急性乏力:症状持续时间在六个月内,不属于生理性且休息后无改善。
3、慢性乏力:症状持续在六个月以上。
一般来说,乏力的症状持续时间若小于2周,不需要特别处理;但若超过2医院就诊,排除疾病相关的乏力。
哪些人容易反复乏力?
1、长期处在某种精神压力下;
2、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均衡,运动太多或太少;
3、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肺病、血液肿瘤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感染等;
4、慢性疲劳综合征;
5、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
6、药物、酒精滥用或不良反应;
7、睡眠异常,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现代人工作量骤增,如果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的情绪,老觉得晚上睡眠不好,白天身体没劲时,我们不妨按按这些穴位,对疏肝理气、助眠解郁有一定的帮助。
气闷时,捋捋膻中穴
电视剧里经常能看到一些人难过了,就使劲地揉胸口。这还真有一定的医学道理。两乳之间的膻中穴有宁心神、开胸除闷等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生气时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达到顺气的作用。
睡不好,指压合谷穴
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按摩此穴对于神经性头痛、失眠和神经衰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按揉心包经也有助于睡眠。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条。可以沿着心包经的穴位逐个揉按,每个穴位以痛为标准,凡是按到痛的点就要多按几下。按压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压时多停留几秒钟。平均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如果觉得找穴位太麻烦,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经,即沿着经络一点一点地拍打过去。
烦躁,按揉心包经
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条。可以沿着心包经的穴位逐个揉按,每个穴位以痛为标准,凡是按到痛的点就要多按几下,最好按到让它感觉不痛了,按压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压时多停留几秒钟。平均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如果觉得找穴位太麻烦,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经,即沿着经络一点一点地拍打过去。拍打心包经,对疏通气机非常有作用。
焦虑时,轻叩劳宫和风池
如果觉得上班时按脚上的穴位不方便,可以研究一下手上的穴位。手上没什么肝经的穴位。但是犯困时,按位于手掌心的劳宫穴1—2分钟,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可。这个心包经上的穴位是醒脑开窍之穴。还有耳后的风池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叩压这个穴位能起明目醒脑的作用。只要感觉疲劳、紧张或者焦虑时可随时轻叩,力度以感到稍微有痛感就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